你是否发现, 那些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, 反而常常缺乏自信? 今天,我们来探讨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。 很多人误以为, 自信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, 但实际上, 自信更接近于自我信任。 真正的自信, 来源于相信自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,解决问题。 它不在于是否完美,而在于面对问题时, 我们是否有信心可以克服困难, 不让自己迷失。 自信并非自满。 自信并不等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, 也不意味着依赖贬低他人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。 它是我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所面临的挑战, 而不是过度担忧会因未能应对好而陷入焦虑。 很多人认为,设定高目标会让我们更有动力, 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。 高目标的设定,让我们更关注“必须达到”的结果,而不是实际的过程与进步。 例如,在考试前,如果你的目标是“必须拿到第一”,你的焦点就会从提升自己的能力转移到“证明自己的能力”。此时,目标变得只与外在评价挂钩,而非自我成长。 自信并不依赖于“是否达成目标”,而是对过程的信任。 当我们设定目标时,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、提升自己的水平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“第一名”这一结果,才能真正建立自信。 而当过度强调“我必须做到最好”时,每次的成绩都会变成一种压力,形成“我只有做到最好,才不至于失败”的焦虑。 因此,设定过高的标准,很可能让我们陷入一种“永远从零开始”的状态。 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,缺乏自信,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。
首先,我们需要合理评估自己。 若总是试图用外在标准来掩盖内心的不安,我们便无法真正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。 你可能会假装自己自信,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完美,但内心却并未真正认可自己的能力。 其次,为了打破这一困境,我们可以将自己当作自己的教练来评估——“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相比,进步了多少?” 当遇到困难时,不妨告诉自己:“放心,这个挑战我可以应对。” 当失败发生时,告诉自己:“没关系,我从中学到了新的经验。” 每一次失败,都是进步的机会,只有不断尝试,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。 你看得到自己够好的地方,才不会不敢看你不够好的地方。 希望大家都能够活出自信,活出自我。
END 鹿语心理,你身边的心理咨询师,专注心理咨询服务。 扫码关注